培養子女成材,父母責任重大。為了讓子女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一個身心發展平衡的好市民,為人父母者,應悉心照顧、愛護及管教子女。
因此對子女的個性及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應予深切了解及體諒;更須不時檢討自己在處理子女問題時,所採取的方法是否正確。
因此對子女的個性及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應予深切了解及體諒;更須不時檢討自己在處理子女問題時,所採取的方法是否正確。
在以下不同生活事例下,父母處理子女問題時的四種不同反應,作一比較,以突出最恰當的處理方法。
這四種反應包括:
1. 忽略子女的反應;
2. 過份溺愛子女的反應;
3. 虐待子女的反應;及
4. 適當的反應。
孩子放學回家,滿頭大汗,衣履不整
(1)漠不關心
(2)惟恐照顧不週
(3)因此打罵孩子
(4)欣然歡迎孩子回家,關懷學校生活 dedecms.com
孩子需要你關懷
父母之道就是愛
父母之道就是愛
孩子的勞作被花貓弄汚,大發脾氣
(1)不理不睬
(2)給予物質補償
(3)不問因由,加以責打
(4)細聽因由,加以安慰,共商補教方法
責難孩子非上策
了解哀樂齊計劃
孩子成績稍有進步
(1)毫無反應
(2)過份獎勵
(3)極不滿意,未能達到要求
(4)體諒孩子已盡力,並加以鼓勵
期望過高會成害
勵展潛能可成材
孩子爭奪玩具,不願分享
(1)冷落哥哥、剝奪分享之樂
(2)偏愛姊姊,以物質解決爭執
(3)不問因由,責打哥哥
(4)教導孩子分享玩具的樂趣 copyright dedecms
偏愛溺愛不應該
分享互愛樂心開
朋友到訪,孩子自告奮勇,熱情招待客人
(1)不懂得欣賞孩子的心意
(2)過份緊張,不給予嘗試機會
(3)一不小心,立即遭責罵
(4)讓孩子嘗試,加以讚賞
成長需要多學習
讚賞鼓勵育良材
孩子在家中偷錢
(1)置諸不理,疏於管教
(2)不加指責,反而給予適量金錢
(3)責罵孩子有劣根性,重打一頓
(4)細心說理,勸導改過
打罵孩子沒功效
循循善誘悉心教
孩子沉迷手機、平板或電腦遊戲,荒廢學業 內容來自dedecms
(1)不予干涉,任由沉迷
(2)縱容孩子,只顧滿足要求
(3)將責任歸咎孩子,加以體罰
(4)與孩子討論時間分配,舊用餘暇
沉迷玩意誤學業
善用餘暇巧安排
孩子協助照顧年幼弟妹
(1)不加讚賞,認為理所當然
(2)未能欣賞孩子好意,只知利用金錢利誘
(3)曲解孩子的心意,橫加責備
(4)給予適當嘉許
承擔責任要嘉許
金錢利誘應該除
金錢利誘應該除
孩子渴望有自己的朋友
(1)疏於理會,不加過問
(2)擔心孩子學壞,為孩子安排一切社交
(3)完全漠視孩子社交的需要,不准出外交朋友
(4)了解孩子社交的需要,並給予適當機會 dedecms.com
離群獨處性孤僻
良師益友助成長
孩子表達意見
(1)無暇理會
(2)任由孩子作主
(3)不肯接受提出意見
(4)細心聆聽,採納意見
孩子意見不妨採
有說有笑親情在
本文採用比對的形式,希望藉著這些活潑生動的事例,引起讀者的興趣,激發他們更進一步了解為人父母之道,做一個更盡責、更稱職的父母。
本文採用比對的形式,希望藉著這些活潑生動的事例,引起讀者的興趣,激發他們更進一步了解為人父母之道,做一個更盡責、更稱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