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步文鄉有個老人,姓陳名勤。為人善良,團結鄉里,一生抱負立足於「和為貴」,在其家門前高掛「無事牌」。一天,村裡有個家財萬貫的員外,見了此牌,呵呵大笑道:「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小小的農佬,豈敢高掛無事牌,吾偏叫你有事。但見他搔搔腦瓜,拍拍長衫角,大搖大擺地闖過陳家。陳老人連忙迎入,問道:「員外光臨敝舍,不知有何貴幹?」
「無事不登三寶殿,因前你祖上曾打死本家一隻黑貓,今日特來索賠。」
「既有此事,我為何未曾聽說過?」陳勤是個剛直慷慨之人,馬上轉過念頭,緊接著說:「不妨,不妨,明日到市上買只黑貓奉還罷了。」
「此貓乃黑貓白肚,價值二千五。」林員外特將「二千五」加重語氣。
陳老人聽罷,如五雷轟耳,不知如何是好。員外見他猶豫不決,忙說:「這樣吧,念咱同鄉之情,再限三天退還。要不然,定要告官造罪!」說完拂袖而去!
copyright dedecms
陳老人受不了這不白之冤,氣倒在床。賢慧聰穎的媳婦知道了公公心病之後,好生安慰,每日奉侍茶湯,思忖對策。
過了幾日,縣令派差衙傳陳勤上縣衙。因老人病倒在床,媳婦決定替公公打官司。上了公堂,其令問員外告陳家何事。
林員外答道:「老爺聽稟,只因我祖上原養一隻好貓,黑毛非常光滑,且肚下一片雪白,清潔勇壯.神然其靈,有了它。百里之家無老鼠,百年之內大發財,俗稱黑貓白肚,價值二千五,不幸被陳家打死,望老爺做主!」
「此事當真嗎?」縣老爺朝陳家媳婦喊問。
賢媳婦答道:「是真是假,望老爺明斷。不過林家祖上、也曾欠本家一支飯匙。依小人之見,該以飯匙抵貓.兩家息事為好。」
縣官呵呵大笑.「一支飯匙,哪能抵上千金。」
賢媳婦接著說:「老爺容稟。本家飯匙,乃曾祖父去呂宋經商從深山中取回一節黑柴味如香露、喚了名匠刻成。內有龍飛鳳舞之圖,飯匙正中有個天然白目,閃閃發光。飯匙裝飯。一粒人十,十粒化百,乃無價之寶,人稱『黑柴白目值錢二千六,林家需再付本家一百兩銀子。」 dedecms.com
員外聽罷,目瞪口呆。縣老爺思索一番,批下:「憑證欠實貓匙抵直」。八個字。從此「拿飯匙抵貓」。就成了漳州一帶相傳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