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Tales from 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又名《天方夜谭》,是一部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它成書後一直在阿拉伯地區流傳,但只是普通的民間文學,不太受到重視,到18世紀初傳到西方,卻大受歡迎,歷久不衰,影響了西方的文學創作,塑造了西方人心目中阿拉伯世界的形象。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因王后行為不端,將其殺死,此後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以示報復。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剛好亮了,使國王愛不忍殺,允她下一夜繼續講。
第二天,阿布.素爾起得很早,繼續為旅客理發,把換來的吃喝用品全都交給躺在床上懶得動彈的阿布.格爾吃喝.一天一天地過去了,阿布.素爾每天早起晚睡,為一些旅客理發,而阿布.格爾則不分白晝黑夜地一直在床上昏睡,只要一睜開眼睛,就要吃要喝,再不就是拉屎撒尿.船長...[閱讀全文]
相傳在哈里發邁蒙執政初期,有一位法學家(法學家:伊斯蘭教中,《古蘭經》作為神法,被認為是安拉約束穆斯林的宗教.政治.經濟.家庭.社會以及倫理生活的準則和規範.對此進行研究和解釋者,統稱為伊斯蘭法學家.)阿布.哈桑,滿腹經綸,遠近聞名.只是他懷才不遇,債台高...[閱讀全文]
阿布.格爾和阿布.素爾相互勉勵,下定決心離開亞歷山大,到外地去闖蕩一番.阿布.格爾對阿布.素爾說道: 兄弟,現在我們已經成難兄難弟了,你我之間應該不分彼此,我們要一塊兒朗誦《古蘭經》開宗明義第一章,作為我們的誓詞,今後我們要同甘苦.共患難,誰有買賣做,必須...[閱讀全文]
哈里發拉施德經常走出王宮,到全國各地去微服私訪.一天,他想帶宰相吉爾法和執刑官馬斯魯爾到巴格達去,認為應該到那裡去安慰失去親人的人,去為愁苦的人排憂解難,去接濟貧苦百姓,去處置不法分子,去調停不和的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濟貧扶危,揚善抑惡,使社會獲得整...[閱讀全文]
從前,有個國王為人十分傲慢,愛出風頭,好大喜功,講排場,故弄玄虛.一天,他突發奇想:自己是赫赫有名的一國之主,綾羅綢緞都穿遍了,山珍海味都吃膩了,終日呆在富麗堂皇的王宮裡,覺得周圍的一切都乏味了;何不率領滿朝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地到全國各地去巡遊一番,讓庶...[閱讀全文]
在哈里發拉施德的兒子邁蒙繼承王位的時候,邁蒙的叔父伊卜拉欣與他爭權奪利,勢不兩立.但是他感到勢單力薄,在京城無施展的餘地,便拉出一撥人來,跑到浪育,稱孤道寡,自立為王,與巴格達分庭抗禮,唱起了對台戲.他在浪育自稱哈里發,可是他這個哈里發只當了一年零十...[閱讀全文]
從前有一個宰相叫伊卜拉欣,一向深受國王的信任和重用.他的女兒王麗都長得非常漂亮,愛讀詩書,聰明過人,頗得國王好感,常被邀進宮中陪國王.王后和公主們一塊兒享樂. 這位國王每年都要舉辦球藝比賽,文武百官和庶民百姓都來參加.比賽當天,人們從各地彙集比賽現場...[閱讀全文]
從前有個國王,名叫馬爾諾,為人善良.慷慨.慈祥,很喜歡打獵,經常一時興起,說出發就出發.可是他的主管生活起居的官員卻工作馬虎大意,有時丟三落四的,使國王在外出時感到不方便. 一天國王心血來潮,率領一些人進山打獵.天氣很熱,國王口渴了,要喝水.可是粗心的僕從...[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