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大全,成語(Idiom)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大全頻道為您提供在線查詢成語的功能,在線成語大全讓您方便快捷的查找到您所需要查找的三字成語、四字成語、五字成語、動物成語、成語故事、成語詞典、成語典故等內容。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一想,搖著頭說:「使不得呀,劉隗...[閱讀全文]
春秋的時候,有一個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會到溪邊去浣紗,溪中的魚看到西施,覺得自己長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漢朝的時候,也有一個美女叫王昭君,她要出塞去嫁給番王的時候,天空飛過的雁,看到王昭君長得那麼漂亮,都驚...[閱讀全文]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動了戰爭。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閱讀全文]
三國時,蜀主劉備稱帝,出兵伐吳。吳主孫權派中大夫趙咨出使魏國,向魏文帝曹丕求援。 曹丕輕視東吳,接見趙咨時態度傲慢地問道:「吳王是什麼樣的國君?吳國怕不怕我們魏國?」 趙咨聽了這種帶有侮辱性的問話,心中很氣憤。他作為吳國的使者,當然不能有...[閱讀全文]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孟獲,他七次俘虜孟獲, 又七次釋放,孟獲終於心悅誠服地歸順蜀漢。 南方平定之後,解除了後顧之憂,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臨行 前,他給劉禪寫一份《出師表》,提出東漢後期上層統治集團任人 唯親而致傾頹的歷史教訓,規勸劉禪...[閱讀全文]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讚她是個能幹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閱讀全文]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閱讀全文]
公元219年,曹操為奪取戰略要地荊州,與劉備在這一帶酣戰。劉備的大將關羽用重兵圍住了襄陽,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陽毗鄰的樊城,處境相當困難。 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將軍於禁率軍增援曹仁。不久,樊城這一帶連降大雨,漢水氾濫。關羽乘機引水去淹曹軍,結...[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