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小寶寶進行戶外活動,可以開闊寶寶的視野,讓寶寶愛上大自然。2—3歲的孩子總是不停地運動——跑、踢、爬、跳。今後的幾個月,他跑起來會更穩、更協調。他也能學會踢球並能掌握球的方向,扶著欄杆能自己上下台階,並能穩當地坐在兒童椅上。稍微幫助一下,他就能夠單腿站立。2歲的孩子學步時踉蹌的步伐逐漸變成更加成人化的腳跟——腳尖運動。這個過程中,他對身體操縱更加靈活,後退和拐彎也不再生硬。走動時也能做其他的事情,例如用手、講話以及向周圍觀看。
2-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
dedecms.com
2歲多的孩子,這時最明顯的是運動功能的發達,所以當孩子眼睛一張開就開始吵吵鬧鬧。這時已經能夠用單腳保持平穩2-3秒,雙腳同時起跳,著地能不摔倒。從這時候起一直近3歲,孩子一般都採用雙腳同時起跳的方式,
織夢好,好織夢
能夠雙腳交替一步踏上一階樓梯,有時也需要手扶欄杆或由大人牽引。
孩子胳膊和手上的勁也越來越大,能扔出一些略重的玩具、書本、沙包等等,能提、拿一些重物,如媽媽的包、一本厚書等。對物體的操作也日趨精細、準確,大多數的孩子已能在1分鐘正常用紙穿上5-6個珠子,在25分鐘內把5-7個小球裝進瓶子裡,這說明孩子的動用具有了一定的速度。
2歲半的孩子80%能進行顏色命名,但正確率只有25%。表現出較明顯的顏色偏好,一般來說,易受孩子喜歡的顏色是紅、黃、綠、橙、藍。有80%的孩子能用語言說明物體的大小,88%能正確選擇物的大小。
對時間的知覺是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們從成人那兒模仿學到了一些有關時間的詞語,但卻不能把它用在正確的地方。說明了孩子對時間概念的認識還未清晰。他們的注意力從1歲起就開始不斷地發展,一般來說,1歲半時能集中注意力5-8分鐘,2歲10-20分鐘,2歲半10-20分鐘,到了3歲時間更長一點,他們能長時間地注意一個事物,自己也能獨立地玩較長的時間。
2歲以後的孩子的記憶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此時他已能再認相隔幾十天或幾個月的事物,還能表現出較好的回憶,也就是重現,自己能回想到相隔一個月甚至更多時間的事物或物體。
dedecms.com
過了2歲時,孩子思想逐漸成熟,而且趨於複雜化,大人這時不可再一味地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最主要的特徵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護和自我意識強烈,正在嘗試獨立自主,父母若無不馬上適應這種急速的變化,只會帶來洩氣和灰心,如果順著他,也許反抗心還不至於太強,其實一個可愛且有依賴性的孩子試著反抗,這對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產生點反抗意圖,較能激起他應對人生衝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2歲多的孩子在社會人際關係上,雖然能和親近的大人相處得很好,但是對於不認識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齡孩子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過心裡非常渴望與之交朋友。對於語言和知識的吸收非常有興趣,常會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借此逐漸吸收知識和新的語言。這時大人若能順水推舟,孩子就更能順利成長。在知識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中要回答孩子的問題,為孩子的成長準備一完善的環境。 內容來自dedecms
孩子近3歲時,到了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和器官協調、肌肉發展和對物品發生興趣的敏感期,是改進動作、時間、空間概念加強的時期,是感覺精確化的敏感期,是學習第二語言的敏感期。 本文來自織夢
3歲左右的孩子表現出:乖巧渴望交友,求知慾強。這時也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也是吸收性思維和各種感知覺發展的敏感期。這時孩子的成長令父母十分驚訝,孩子突然變得乖巧懂事,與父母之間有了溝通和協調。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到處亂竄、亂扔東西,而是變得安靜、喜歡生活中的東西,親近家人,顯示出讓周圍人喜歡的成長模樣。此時幫助孩子與小朋友平等友愛地玩耍以及更多親子間交流是培養其社會性的良機。父母要設法帶孩子到公園或廣場等孩子較多聚集的場所,使他們融入群體之中。 本文來自織夢
此時期孩子若缺少玩伴,可能會在心理中製造“想像中的朋友”,面對著房間牆壁或圖書好像與人說話似地遊戲著,這並不是不正常現象,而是渴求玩伴的心理表徵。
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此時孩子語言由於語言能力的增強,思維的發育,他們更渴望得到說話的樂趣,此時讓孩子學第二語言或進行親子間的交流則十分心要,與孩子玩接龍、猜謎等遊戲對孩子也是很大的鼓勵,或讓孩子看畫冊,讓他看圖說故事,這時是孩子求知與渴望擴大對外界瞭解的階段,父母要盡可能給予關愛與指導。
進入3歲的孩子,面臨著許多需要學習、掌握的東西,他也開始自己思考問題,會不斷地提問,但當你在教孩子時,你會發現那些非常簡單的事物,他怎麼就那麼難懂,總是會搞錯。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經歷相比,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世界對他來說很複雜,需要你的引導和解釋。
適合2-3歲寶寶的戶外親子遊戲有哪些呢?有美麗的樹葉、走線、往返跑、小小郵遞員、賣羊肉串、捉蟲子旅行、平衡木、尋找小螞蟻。下面幸孕網小編一一給您介紹。 本文來自織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