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承載著人們對真善美的夢想。包含有民間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故事,名人佚事,外國民間故事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童話網民間故事大全頻道發佈古今中外的民間傳說、神話傳說故事,供大家閱讀欣賞。
西施與檇李 桐鄉市百桃鄉桃園村有個檇李園。這李園生長的檇李,果形碩大,皮色殷紅,芬芳異常,甘甜鮮美,名列諸李之冠。檇李果頂微凹之處,有一形似指甲掐過的爪痕,據傳,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記。 很早以前的春秋時候,百桃一帶本是吳國與越國交界之地...[閱讀全文]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閱讀全文]
丹鳳縣位於秦嶺東南麓,秦時境內設商縣,隋改名商洛縣,金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降為商洛鎮,併入上洛縣。1949年6月1日,劃出商縣、商南縣部分地區建立丹鳳縣,因縣城位於丹江之濱,鳳寇山下而得名。 出丹鳳縣城東15公里處有個地名叫桃花鋪,過去叫「陶家鋪...[閱讀全文]
傳說,馬頭琴最早是由察哈爾草原一個叫蘇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蘇和是由奶奶撫養大的,婆孫倆靠著二十多隻羊過日子。蘇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幫助奶奶做飯。十七歲的蘇和已經長得完全像個大人了。他有著非凡的歌唱天才,鄰近的牧民都很願意聽他歌唱。 一天,太...[閱讀全文]
「橫禍」這句話的來歷,始於南宋寧宗年間。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內憂外患,財政危急,施行「增稅、加耗」的敲剝稅制。就是在原有的「正稅」(土地稅、人頭稅)基礎上,再稅外加耗,如「正耗」、「加耗」、「耗利」、「耗費」等。這樣苛剝還是不夠用...[閱讀全文]
李老聃西行路經函谷關,有一天關令尹喜把他請到自己家裡作客。 喜有兩個不到三歲的孩子。一個叫老大,一個叫老二。老二長得聰明伶俐,老大呢,看著不但不伶俐,還一臉老實相。 喜手裡拿個元寶,一邊擺弄,一邊問老聃:「先生,你看,這兩個孩子,我以後能...[閱讀全文]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歷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閱讀全文]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