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承載著人們對真善美的夢想。包含有民間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故事,名人佚事,外國民間故事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童話網民間故事大全頻道發佈古今中外的民間傳說、神話傳說故事,供大家閱讀欣賞。
在曹州牡丹鄉,凡是談論起曹州牡丹起源的,都要提到趙瑞波的名字。相傳,明萬曆年間(距今四百餘年),趙樓青年名醫趙瑞波去陝西行醫,在回來的路上,繞道秦嶺山中去採藥。剛近山腳,只見一年輕貌美女子.打著青傘,騎著毛驢,邊走邊唱著「花兒」山歌: 青傘...[閱讀全文]
梁山伯與祝英台,原來一個是天上的金童,一個是天上的玉女。兩人在天上的時候就非常要好,儂有難處,我幫儂;我有難處,儂幫我。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姻緣,是天上下凡到人間前就定好了的。 祝英台父祝員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一日,祝員外說:「我有一個女...[閱讀全文]
很久以前,有一個勇敢、聰明的侗家後生,叫阿寧。有一回他出遠門辦事,走呀走呀,覺得一個人很孤獨,心想有個伴就好了。不料這個想法被一個 魔鬼 知道了,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人。於是他倆結伴而行。 他倆走著走著,魔鬼腳走痛了,就想出個主意,讓阿寧背...[閱讀全文]
趙玉田是曹州牡丹鄉的一位能工巧匠。他一生獨有一癖,愛花如命。白天在花園幹活,常常忘掉吃飯。整年累月無晌無乏地幹,身體逐漸消瘦起來。老伴心疼他,每天給他送碗雞蛋湯滋補身體。他卻背著老伴把雞蛋湯澆在牡丹根上。過了一段時間,被澆灌的牡丹長得特...[閱讀全文]
明末,有位清貧之士,學識淵博,且擅長琴棋書畫,只因看破「紅塵」,拒官避世,削髮為僧,隱居於太白山白雲寺,法號「釋易壽」。 山寺依山傍水,景色秀麗,院內廣植牡丹花草。易壽在寺院中除日勤於佛事外,關暇之時,幾乎都用來研墨作畫。他尤善畫牡丹,所...[閱讀全文]
曹州牡丹鄉的萬花村,有位趙老漢,趙老漢祖上世代種花,學得滿身栽培花卉的本領。特別是牡丹花,沒有一家趕上他家的品種多,沒有一家趕上他培養得好的,老漢眼看到了花甲之年.老伴早亡,眼前只有一個小女兒,名叫翠玉。年紀剛滿十八,生得俊秀憐俐,又通...[閱讀全文]
傳說,清代光緒年間,曹州趙樓花農趙伍,培養了一棵千層花瓣的新牡丹。趙伍對這棵牡丹十分憐愛,把它看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因此取名趙紫(諧子音)。不料,這事被曹州知府毓賢知道了。秋後他親自的坐陣來剜這棵牡丹。這對趙伍來說,真好像剜他的心頭肉呀。...[閱讀全文]
在牙屯堡鄉境內,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從山那邊逶迤飄來,藍天之下,宛若一條閃光的銀鏈。這條河由五條小滔匯成,人們便稱它為「五通河」。河的上游,有一座十分秀麗的小山,山上生長著翠欲滴的鳳尾竹,、芭蕉樹。晴日裡,偶爾一團白雲飄來,就像戴上白頭帕...[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