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拉·封丹寫了一則關於蟬與螞蟻的寓言,寓言裡說蟬在整個夏天都忙著唱歌,到了冬天的時候,就跑到螞蟻的家裡討吃的。螞蟻看了蟬一眼,諷刺道:“您前一陣子唱了又唱,我好喜歡聽哦,現在你可以跳舞去了。”其實,拉·封丹從來沒有見過蟬,更沒有聽過蟬的鳴叫聲,他說的應該是蟈蟈。
在我居住的村子裡,再無知的農民也知道到了冬天絕對不會有蟬的。所以,我認為有必要給這個被寓言污蔑的歌手平反昭雪。
本文來自織夢
蟬和螞蟻確實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它們之間的關係和寓言所說的剛好相反:蟬從來不靠別人生活,從來沒有向螞蟻乞討過;相反,螞蟻倒是經常因為受到飢餓的威脅,不得不向蟬求乞。也許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人們還不清楚,我得好好解釋一下。
copyright
每年到了7月,火辣辣的太陽把大地曬得都快要乾裂了,花朵都枯萎了,大部分昆蟲因為喝不到水而乾渴無力,可是,蟬對此卻毫不在乎,它們坐在樹枝上,一邊放聲歌唱,一邊用它們那尖尖的喙刺穿堅固平滑、汁液飽滿的樹皮,然後開懷暢飲。 織夢好,好織夢
然而,就在蟬開懷暢飲的時候,它們的身邊也圍滿了那些飢渴難耐的昆蟲們,像胡蜂、蒼蠅、玫瑰蟲等,當然,更多的是螞蟻,它們不停地在旁邊轉悠。一旦發現蟬刺穿了樹皮,它們就馬上一擁而上,圍著那個滲出甜甜汁液的小孔,開始小心翼翼地添舐。那些小個子的螞蟻更是膽大,為了能接近小孔,它們乾脆鑽到蟬的肚皮底下。蟬則寬厚地抬起腳,讓它們過去。那些個子大一些的螞蟻則迅速地跑上去,狠狠地吸一口,然後走開,到附近的樹枝上溜躂一圈,然後又回來。漸漸地,這些螞蟻變得越發貪婪和大膽,它們就像一群肆無忌憚的入侵者,要把主人蟬轟走。 copyright dedecms
螞蟻們有的咬著蟬的腿,有的爬到蟬的背上,想盡一切辦法讓蟬走開。蟬被這些入侵者弄得很惱火,但又無可奈何,於是,它向這些入侵者射了一泡尿,就逃走了。於是,螞蟻們就成了這個滲著美味汁液的小孔的主人。等到這個孔裡的汁液被吸乾時,螞蟻們便轉移戰場,用同樣的辦法從蟬的手裡奪取戰利品。過了五六個星期之後,蟬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這名歌唱家身衰力竭,從樹上掉了下來,夏日的太陽馬上曬乾了它的屍體。即便是這樣,螞蟻還是不放過它。它們把蟬的屍體在地上拖來拖去,並把屍體分成了碎屑,作為它們儲備的糧食。 內容來自dedecms
可見,拉·封丹的寓言所寫的與事實完全相反,肆無忌憚進行搶劫的是螞蟻,而不是蟬。 本文來自織夢
蟬的地穴 dedecms.com
快到夏至的時候,蟬才會出現。這時候,你可以在那些被踩得結結實實的小路上,看見一些有指頭那麼粗的圓孔,蟬的幼蟲就是從這些圓孔裡爬上來,蛻變成蟬。
本文來自織夢
這些圓孔通常都在路邊最熱、最乾燥的地方,每個圓孔的直徑大概有2.5厘米,在這些圓孔的周圍乾乾淨淨的,不像糞金龜這些昆蟲的洞穴外面一樣總有一堆土。這是因為蟬和糞金龜的工作方式不一樣。糞金龜是從地上進入地下,從地面上開始挖掘,所以挖出的土就都堆在洞外;而蟬的幼蟲是從地底下鑽上來的,最後才打開洞口,所以不可能把泥土堆放在洞口。 織夢好,好織夢
蟬的幼蟲的洞通常有4厘米深,呈圓柱形,在最底部是一個略為寬敞的穴。根據這些洞穴的長度和直徑計算,每個洞大概要挖掉200立方厘米的泥土,但是,這些泥土都到哪裡去了呢?在這些乾燥的泥土中挖洞,幼蟲又經常在裡面爬上爬下,那麼,洞的四周應該有泥土坍塌,可是,我驚奇地發現,蟬的幼蟲非常聰明,它們像礦工用支柱撐住巷井一樣,在洞壁上塗了一層泥漿,這樣,碎土就都被粘住了。
內容來自
在蟬的幼蟲變成蟬之前,它們必須首先瞭解外界天氣的好壞。它們經常沿著洞壁爬上來,通過上面薄薄的一層土,感受外界的天氣。如果外面在颳風下雨,或者還太涼快,蟬的幼蟲就又重新爬回洞穴,耐心等候。如果它們感覺到外面的天氣確實已經非常熱,適合它們蛻皮,就扒開上面那層土,從洞裡鑽出來,爬上地面。幼蟲通常要這樣爬上爬下很多次,才能找到合適的時間出來。所以,這就要求它們的洞壁非常堅固,否則,就會因為它們不停地爬上爬下而把洞弄坍了。
可是,幼蟲挖出來的那些泥土上哪兒去了?原來,蟬的幼蟲體積非常大,它們的身體裡充滿了水分,就像得了水腫病一樣。在挖洞的時候,幼蟲把挖出來的泥土扔到身後,然後,就從尾部分泌出一種像尿液一樣的東西,弄濕那些挖下來的泥土,把它們弄成泥漿,緊緊地粘在洞壁上,接著它們用自己的身體將這些泥漿壓實。正因為這樣,當幼蟲們從乾燥的泥土裡鑽出來的時候,它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粘有泥土。因為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幼蟲總是尋找地下有樹木鬚根的地方挖洞,這樣它們就可以從鬚根上吸取所需要的液體。當幼蟲出土變成蟬之後,它們身體裡剩下的液體可以用作防禦手段,如果遇到敵人或者討厭的傢伙,它們就會射出一泡尿,然後逃之夭夭。
蟬的歌聲
dedecms.com
在雄蟬的胸腔下面,靠近後爪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個半圓形的大響板,響板下面都有一個大空腔,空腔的前後有鼓膜,這些構成了蟬完整的發音器官。但是,即使戳破鼓膜、剪掉響板,蟬仍然會鳴叫,只不過聲音沒有原來那麼響。空腔只是一個共鳴器,並不發出聲音,而是通過鼓膜的振動增強聲音,通過響板開閉的程度讓聲音發生變化。真正的發音器在別的地方。在左右響板的外側,有一個半開的小孔,我暫時稱之為音窗,這個小孔通過空腔(音室)。在後翼連接點的後面,有一個輕微鼓起物,這是音室的外壁,發音器音簧就藏在這個裡面。音簧是一塊小薄膜,通過彈性伸縮發出聲音。當蟬的腹部收縮時,響板就蓋住了音室和音窗,聲音就顯得微弱、低沉,相反,則聲音清脆響亮。 本文來自織夢
在天氣炎熱的夏日,特別是中午時分,蟬的歌聲一般延續幾秒鐘,然後就沉默。過了一會兒,歌聲又開始,然後迅速提高,再延續幾秒鐘,然後又停止。就這樣,蟬的歌聲隨著它們腹部的伸縮時斷時續,單調地重複著。到了悶熱的傍晚,蟬被太陽曬得頭昏腦漲,甚至會一直唱個不停,但是,總是強弱交替著進行。一般來說,蟬從早上七八點鐘開始歌唱,一直到傍晚太陽下山之後才會停止。如果遇到陰天或者下雨天,蟬就停止唱歌。 內容來自dedecms
那麼,蟬這麼聲嘶力竭地唱歌是為什麼呢?也許你會說,這是雄蟬在求偶,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為。十五年來,我一直與蟬為鄰居,雖然它們的歌聲讓我不甚其煩,但是,我非常喜歡觀察它們。
copyright
這些蟬不分雄雌,都棲息在梧桐樹上,它們把尖尖的吸管插入樹枝,吮吸著甜蜜的汁液。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它們也跟著在樹枝上轉動著,總是朝著最熱最亮的方向,而且歌聲不斷。既然雌雄都並排相依偎,雄蟬們還有必要對雌蟬唱動人的愛情歌曲嗎?而且,當雄蟬們唱起嘹亮的歌聲時,我從來沒有看見哪只雌蟬有所表示。所以,我認為雌蟬對歌聲是完全無所謂的。另外,如果說蟬的歌聲是用來求偶的,那麼,雌蟬就必須有非常敏銳的聽覺。鳥是非常優秀的歌手,它們有非常敏銳的聽覺,只要有一片樹葉晃動,或者有人經過樹下,它們就馬上停止唱歌。可是,蟬就不一樣了,它們根本沒有這麼發達的聽覺系統。 copyright dedecms
蟬的視覺非常靈敏,它們的兩隻複眼能觀察到左右兩邊的動靜,它們的三隻單眼能看見頭上的空間,要是發現有人向它們走來,它們就立刻停止唱歌,起身飛走了。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它們的身後,那麼,無論我們是拍手、說話,還是吹口哨,都不會驚動它們,它們還是自顧自地在一旁歡快地歌唱著,就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有一次,我借了兩隻土銃,在裡面裝滿了火藥,然後把它們放在梧桐樹下,並點著了。那聲音響得如打雷。可是,樹上的蟬依然在我行我素地唱著歌,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說蟬根本聽不見聲音呢?我也不敢這麼說,但是,至少我們得承認蟬的聽覺非常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