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有教養的鄰居一直相處得十分和睦親密,直至現在還是如此。其中一家養了一隻鵪鶉,另一家終於找上門來了。他說,「朋友,每當我清晨還想睡那麼一會時,您的那位吹鼓手鵪鶉便大聲喧嘩吵鬧起來了,您不覺得這個有多不合適嗎?要使所有的鄰居都討厭您嗎?」對方竟回答說:「不,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每天早晨,我的鵪鶉義務為大家報時,叫醒酣睡的夥計們,給大家帶來了樂趣。難道這一切都是毫無意義,不值得大家尊重嗎?要知道,只有我一個人負擔鵪鶉的飼養費用。」結果,所有的意見都未能被採納。那只鵪鶉卻越啼越早,越叫越響,那位鄰居終於再一次找上門來。他問道:「朋友,您那只鵪鶉肯賣麼?」
「幹嗎,您想把它殺掉?」對方問。
「哪裡的話!」
「那您想把它放掉?」
「不,也不是。」
「或者想把它轉送到別的巷子裡去?」 本文來自織夢
「也不是。我只是想把它放在我的窗前,使您每干早晨也能聽到它的啼叫。」
養鵪鶉的這家人並不是很聰明的,他也沒有領會鄰居的意思,心裡只是盤算著:
「要是我能分文不花地在你窗前聽到它啼叫;而且,另外還能得到一筆錢,這可比以前好多了。」於是,他問道:「你看它能值兩塊金幣麼?」那位鄰居儘管覺得價錢太貴,但這個機會卻不能失去啊。於是,很快做成了交易,那只鵪鶉當時便換了地方。
次日凌晨,鵪鶉一早便將它原來的主人從夢中叫醒,那位先生剛想說:
「喲,我的鵪鶉也醒啦!」話到嘴邊,他才突然想起:「喔,不對,這已是鄰居的鵪鶉了。」
第三天早晨,他又被從夢中吵醒了。「這只忘恩負義的畜生!」他罵道,「它在我這裡過了整整一年的好日子,如今,它居然夥同別人戲弄起我來了。唉,這位鄰居也該自知之明一點,總該想想,天下不光只是他一個人,至少這座城裡不光住著他一個人。」 織夢好,好織夢
幾天以後,他再也無法忍受了,只好重新去找那位鄰居商量:
「朋友,」他說,「你的鵪鶉昨晚可只睡了一會兒啊。」
「是的,這是一隻很乖的鳥。」那位鄰居答道,「我可沒有買錯。」
「在您精心飼養下,它確實變乖了。」他接著說,「您大概要多少錢才肯把它重新賣掉?」
這時,那位鄰居微笑著問道:「您是不是想把它殺掉?」
「不!」
「或者將它放掉?」
「要不,遣送到別的巷子裡去?」
「不,也不是。不過,我想將它重新放到老地方去。您還能像現在一樣,清楚地聽到它的叫聲。」
「朋友,」那位鄰居答道,「這只鵪鶉是永遠不會再回到您的窗前去了。不過,要是您將兩塊金幣還給我,我就放它飛走算 了。」這個人暗自思量:「用他的錢使我擺脫這只鵪鶉。這可是一件上算的事。」於是,他馬上將那兩塊金幣還給對方,這只鵪鶉飛走了。 copyright dedecms
如果有必要,好心的讀者也會識別出,事情發生在自己的窗前或屋裡,還是在別人那裡,這將有多大的差別。再譬如,那光是指鵪鶉鳥這件事了——是不是有人在公共場所吹著口哨,敲打著桌子,不管人家是否受得了?此外,是不是有人直到夜裡十點鐘了,還滔滔不絕地談論著無聊的事?不管別人是否願意呆下去,並且不管人家是否一直對此感到新奇,是否對此發表意見,好像人家都得注意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