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卡通兒童王國 > 寓言故事 >

母獅、獵人和狐狸

國王大布沙林對哲學家白得巴說:「這個情況我聽明白了。請你再舉例說明這種情況,一個人受了別人的侵害,得了教訓,因而不再去侵害別人,他本身的遭遇勸止了他對旁人的侵害。」
  哲學家說:「只有無知無識、沒有遠見的人才會去侵犯別人。侵害別人必定招致報復。雖然有的人因死得早,沒有受到報復,但是侵害人者,必不安心,時時怕人報復。因為受到別人的侵害,因而不再去侵害別人,這情況正如母獅、狐狸與獵人的故事一樣。」
  國王說:「那是怎麼一回事?」
  哲學家說:
  有一隻母獅,住在山林裡。它生下了一對小獅子,非常可愛。
  有一天,母獅出外尋找食物,把兩個愛兒都留在家裡。
  有一個獵人,經過這座山林,看見了這一對小獅子,便開弓放箭,把這兩個小獅子都射死了。獵人取了小獅子的皮走了,把一對小獅子的屍體,一絲下掛地丟在荒郊裡。

織夢好,好織夢


  一會兒,母獅帶著找到的食物回來了。不見了小兒,急忙各處尋找。只見到兩個小屍體,退去了皮,拋在露天底下。母獅忍不住心痛,放聲大吼。
  狐狸趕來問道:「母獅!你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怎麼這般忿怒呢?」
  母獅答道:「我的兩個可愛的小寶貝,彼獵人殺死了,把皮都取了去,丟了一對小屍體,暴露在這裡。你想一想,世上還有比這更傷心的事麼?」
  狐狸說道:「母獅不必太過悲忿,請你平心靜氣,以公平的良心,設身處地想一想。今天,獵人所欺負你的,並沒有超過你平日欺負旁人的程度。萬物愛自己的兒女,都是一般的愛法。我勸你忍著痛回去吧!你每天吃人家的愛兒,人家都能忍受,今天輪到你的頭上,你為什麼不能忍受呢?俗言說道,你怎樣對人,人就怎樣對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正像種莊稼一樣,種瓜得爪,種豆得豆。」 內容來自dedecms
  母獅問道:「此活怎講?請你詳細解釋給我聽。」
  狐狸問道:「母獅有多大年歲?」
  母獅答道:「今年恰是一百歲。」
  狐狸又問道:「你吃什麼東西為生?」
  母獅答道:「野獸的肉。」
  狐狸問道:「野獸的肉,是誰送給你的?」
  母獅答道:「都是我自己去捕來的。」
  狐狸問道:「你所吃的野獸,有沒有父母?」
  母獅答道:「當然有父母,」
  狐狸問 道:「那末,我為何從來沒有聽見過那些父母如同你一樣忿怒得大吼大叫呢?父母愛兒女,都是一樣的,失去兒女的痛苦,也都是一樣的。
你的行為,就要別人忍受;別人的行為,你就不能忍受了麼?這就是你不會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了。」
  母獅聽了這席話,恍然大悟。自知以前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錯誤,都是偏見,從此下了決心,改變生活,不吃肉食,專以水果為生了。 dedecms.com
  過了不久,野鴿——它是這個地方的主人,以吃水果為生,——知道了這個消息,走來對母獅說道:「今年,我們大家不夠吃的,還以為是年成不好。現在才知道,你素來是吃肉食的,也轉來吃水果了。所以,果食才少了,並不是因為天干而遭荒年!不應食水果的動物,改變來吃水果,不惟是以水果為生者的大害,也是果樹的大害。」
  母獅聽了野鴿的話,又再改變了生活,從此吃素修道。
  侵害別人的事,人們應當好好考慮。常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發表評論